主持人:各位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本期的每日談心。大家都知道,我們節目最推崇積極心理學在中國的發展,以及提升個人的結合,所以我們今天請來了一位重量級嘉賓,可謂是國內在這個方面最有說服力的權威人物,我們今天請到了來自清華大學心理系的系主任彭凱平老師。彭老師,您好!
嘉賓:葉壯你好。
主持人:彭老師是老師,我這一看老師就惦記著,自己當學生的這個身份,就是我當心理學的學生本科的時候,我們老師特愛跟我們說,說這個學科未來發展特別好,朝陽產業,以后這個教育產業也有你們的份兒,然后還培養國防生,然后還有方方面面的各個產業都有,好像那會兒我們覺得學心理學未來的發展和走向特別的廣,特別的寬,正好我最近在拜讀您的大作,就是《澎湃的福流》這本書 。嘉賓:謝謝!
主持人:這別客氣,我也學到不少東西,里面專門有一章就叫“跨界”。
嘉賓:是的。
主持人:讓我重新從這書里面感覺到,好像以前老師給我們的一些教導,您在這書里面提了說,這經濟學家要學心理學,從政的人要學心理學,孩子的家長更要學心理學。
嘉賓:對 。
主持人:其實我覺得咱們學心理學這行當,學得這么專,然后同時又向外散的那么廣, 這事兒,您能再給學生解解惑嗎?
嘉賓:心理學是一個關于人的科學, 只要有人的地方都應該有心理學的知識的應用,所以說跨界其實是心理學的本質,不跨界不是心理學。做研究,你得研究一個具體的問題,但是學習心理學一定要知行合一,一定要跨界,一定要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家可能沒有意識到這次歐洲杯,冠軍隊葡萄牙在獲得冠軍之后,他們感謝的首先是心理教練,所以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心理的指導,都需要心理的關懷,都需要心理的幫助,我們現在馬上面臨南海沖突的危機,我們的軍人也需要心理學,現在已經發現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美軍就對他的士兵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指導,無論是一線的戰士,還是后臺的操控人員,無論是決策的將軍還是普通的校級、尉級軍官,都要以心理學作為他們的指導,我們空軍提出來以積極心理學指導我軍心理建設,所以說,不懂心理學,你沒法做現代人的工作,沒法做現代化的工作,沒法生活在現代化的時代,所以跨界是必須的。
主持人:所以說,彭老師,在您的觀點里面,特重要的就是這心理學它得學以致用對吧?
嘉賓:對的對的 。
主持人:那這個學以致用的過程里面,我們打開始學心理學的時候開始說,學這個比如實驗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等等這一大堆,但是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怎么去用,那假設我是個心理學人,我學了一大堆,我用的時候有沒有什么指導性的意見呢?
嘉賓:我覺得主要有三個很重要的實踐原則應該要注意到,就是說,知識它其實不光是抽象的符號,它即是我們身心的體驗,所以第一個用的是你的體驗,所以你看一個東西,你要有所感受,你看笑,得有笑的感受,你看哭,要有哭的感受, 你看記憶,一定要動腦子,你看情感,一定要有行動。這就是第一個實踐原則,我覺得,我們很多的老師就是不太注意講這些,知識它不是抽象的記憶符號,它一定是我們自己的生活的體驗,所以你為什么愛看愛情小說,它讓你感動,具有體驗的,所以心理學其實有情有感,問題是我們沒有去體驗它,這是我的第一個建議,就是它的知行合一體現在體驗上,它的知行合一一定要帶著問題去學習, 很多時候我們是帶著功利的目的,為了完成考試,為了得到學分,為了完成家長的期望,或者是老師的期望,就一定要帶著自己的問題去學習, 所以這也是體驗的實踐的第二個特別重要的原則,一定要帶著問題去做。
第三個一定要帶著評估,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一定要把它變成一個行動后
去評價它到底對還是不對。知識它都是相對真理,它不是絕對真理,我們很多時候把知識當做一種絕對真理,自己就像海綿一樣把它吸過來,絕對不是的。知識你一定要評價,要判斷,有些知識很長時間以來已經證明它不是真理了,我們還在學習,所以一定要帶有評價。
如果有這三個原則在里頭的話,我覺得就學心理學,你就覺得不枯燥,不抽象,不空泛,它是我們的生活,它是我們的感情,它是我們的思維,它是我們的行動,所以,我們孔子幾千年就說,思而不學則殆,對不對,就是你要是沒有學過的話,沒有去思考的話,它等于是沒有學,啥都沒有,啥都沒有,所以說,就是知行合一真的是非常重要。
主持人:您這話一說就解決了我長期以來一直特困惑一現象,我碰見好多個學心理學的心理學人,他說自己愛心理學,但是我現在,您這么一說覺得他們不是愛心理學,他們是懂心理學,真懂,知識都明白,說什么都溜著呢,但是在應用、實踐包括提問題的能力上,對,都沒有,好像都欠缺了一些。
嘉賓:對,我覺得你這些總結特別好,就是這個愛、懂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和體驗,懂只是一個信息,只是一個符號,愛是一種情感,是一種行動,所以它一定是更加豐富多彩,更加有意義,其實這也牽涉到這個心理學界在認知革命之后的一個反省,就大概在1999年的時候,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個心理學教授叫柏賽羅,還有我們伯克利加州大學一個認知科學家,叫做雷考夫,他們都提出來
我們以前認知心理學把知識當作一種表征,就是認知是什么,是一種表征,就好像是一種頭腦里頭一種印象,一種符號,他們說其實不是, 是我們身體的行動,是一種體驗。
主持人:欸,這比較新穎。
嘉賓:也就是很多時候,我們都不知道的,其實有一種新的概念,叫做具身認知,它就已經以生動的實驗證據證明了。
主持人:哪四個字?
嘉賓:具身認識,具是具體的具,身是身體的身,認知就是我們的認識,英文叫做embodied cognitio。
主持人:哦,什么意思呢?
嘉賓:embodied,就是說,它一定是把它變成了一種身心的體驗,就是你看到任何事情,它都不是作為一種抽象符號,在海馬系統記憶下來,它一定是大腦里頭的各種神經,化學聯系,我們叫做神經突觸聯系,這個突觸聯系它是體現在身體的各個方面的,你的全身都有這樣的突觸聯系,所以說知識它一定是引起全身心的反應。舉個例子,你在我們清華荷塘月色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那在家里讀是完全不一樣的體驗,因為你的具身認知不一樣,你在我的家鄉岳陽樓,面對浩瀚的洞庭湖讀《岳陽樓記》,你的體驗也不一樣,你在家里是讀不一樣,上大學四年和在家里讀大學四年課本完全不一樣的境界,所以說,懂和愛真的是不一樣,你說的特別準確。
主持人:那我們說我懂了,但是我現在想愛起來它,但是我們現在有的人特頓感,我真懂,但是呢我在這方面對愛的能力又缺乏敏感性,可能是以前這20多歲生活的這個年齡,沖刷了這種敏感性,假如我現在要重拾這種敏感性,我現在學的知識我想用,把它向愛的方向哪怕推進那么一點點,您有什么建議嗎?
嘉賓:我覺得一定是要把自己激動起來,人激動起來,我通常覺得就是兩種方法, 一種是正面的,一種是負面的,正面的就是真的讓你特別開心,特別愉悅,特別激動,所以我甚至覺得,在行動中學習就是個好的方法,不要坐下來背,不要坐下來看,不要坐下來讀,可以動起來,所以古代講誦讀的時候一邊走一邊讀,一邊讀一邊誦,這就是一種行動的方法。學英語的時候找人聊天其實比在家里背英文單詞要好得多。
主持人:來的更有效。
嘉賓:我們中國以前有一對一,叫做一對一,一對紅,就是互相幫助,我們倆一起學習,那個效果絕對比一個人學習要好,所以說讓自己激動起來,讓自己行動起來,就是讓你愛的第一步。首先要產生各種神經化學的聯系,要有一種生理的涌動,你什么感覺都沒有你坐在那兒非常冷漠的話,這個效果就不好。
主持人:人不能呆硬。
嘉賓:太對了!幾千萬年的人類演化歷史,選擇的是那些行動的人,你像那些呆的人,早就被其他生物一個一個吃掉了,所以我們的遺傳基因留下來的是這種運動的基因、行動的基因、奔跑的基因,所以我經常講,動其實就是生命的本質, 有人講生命在于運動,其實他不是說生命在于鍛煉身體,生命在于在行動中,在做事情,不要躺在那兒,歇在那兒,躲在那兒,宅在那兒,那個絕對產生不了愛的感覺,所以順便說就像我們談戀愛一樣,你一早在那兒幻想那個女的多么的美, 多么的好,多么的可愛,你沒有一個行動,你這個愛情絕對不會產生的,所以一定要去接觸人家,跟人家搭訕,跟人家交流,跟人家溝通,所以心理學就像一個美女一樣,一定要去接觸它,和它搭訕,和它溝通,和它有交流,和它有情感的互動,這是講積極的。但是我們發現,負面的情緒也會讓你產生愛的感覺,一個問題讓你特別憤怒,所以你想知道答案,所以有人說,你們心理學是心靈雞湯,你覺得不對,但是你又不能夠反駁,怎么辦?看書去找證據,所以在負面情感的激怒之下,人也會產生愛的感覺,為什么呢? 欸?這個挺好,我回去就去跟人說了。所以我們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在帝國主義對我們進行侮辱的時候,膨脹的特別高。
主持人:對對對對對。
嘉賓:所以你可以看見正面的情緒,可以產生愛的感覺,負面情緒,也可以產生愛的感覺,主要是要有感覺,所以這個頓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說由于生活的磨難,就跟你講的,幾十年的生活的壓抑,社會環境,還有工作,還有各種不如意,就讓你產生一種對生活失去了冷漠,而冷漠確實是一個對人心、對人的智慧特別大的一種負面情緒,傷害的負面情緒。
主持人:所以說負面情緒也分兩種,一種就像冷漠這種有傷害性的,還有一種就像剛才咱提的那種,某種場合下的憤怒,其實也是能激發,但不管怎么著吧, 這人就是不應該沒有感覺。
嘉賓:太對了!就是這個人這一輩子沒有任何事情讓你留念,沒有任何事情讓你激動,沒有任何事情讓你產生崇敬之感和依戀之感,沒有任何事情讓你愛, 這一生就過得……
主持人:想想就難受。
嘉賓:浪費掉一樣對吧,人是有感情的生物,沒有感情就不是人了。
主持人:剛才您在這兒卡卡卡卡的說啊, 請原諒我我走神了五秒鐘,我為什么走神呢? 因為我就想到我有一個朋友,他特可憐,我覺得這期節目現在咱們是在錄,但到時候剪出來我一定得給他看。
嘉賓:好啊。
主持人:他一個大宅男,哎呀,他就特別的沒感覺,他對什么都沒感覺,就是天天吃什么吧,他媽媽問他吃什么呀,他說隨便,玩什么呀,隨便,天天就窩在家里,打游戲呢好像也不是特上心,也沒什么愛干的事兒,我這個人吶特想拉他一把,又無從下手,所以我覺得是不是應當,從培養他這種情感體驗狀態開始做。
嘉賓:對,從情感體驗開始,從運動開始,從行動開始。
主持人:運動也有用?
嘉賓:運動有用,現在我們已經有大量的積極心理學的證據證明,就是每天鍛煉15到20分鐘,大腦會分泌出各種積極的神經化學激素,比如說多巴胺吶、內啡肽 、5-羥色胺、還有包括我們說的催產素,都可以讓我們產生這種積極愉悅的一種體驗,所以運動其實很重要的,運動本身是可以產生快樂的感覺的。
主持人:所以說心理學跟其他的行業之間的這種跨界有個特大的基礎,就是心理學能夠刺激面向于其他行業的時候人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可以極大的改善這個人從事于這個行業中的,不管是績效表現,還是對這個行業的情感狀態,他都是可以有改善的作用的。
嘉賓:對,就心理學實際是通過激發人的積極天性和人的這種強烈的情感欲望,以及我們人類的理智和智慧來對各個行業產生滲透的作用和影響的作用,因為任何行業都是由人來做的事情,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活動,有心理活動那么就有積極的支持方法,當然也有負面的傷害方法。
主持人:剛才彭老師談了很多,都是情感因素,這有這么一個問題,就是我跟我老婆,你問我我愛她不,我特愛,這是情感因素,但有的人說你們中間有什么問題嗎? 我一時半會兒想不出來,您剛提的這個提問的能力,我覺得我們在這方面其實也是有欠缺的,怎么培養提問能力呢?
嘉賓:這是愛因斯坦當年提出來的一個特別重要的觀點,他說人類的智慧,其實我們經常想的是這個過程,其實這里頭有一個特別重要的能力,就是發現問題,所以科學要發現問題,生活也要發現問題,這個發現問題不是負面的,而是你知道有哪些異常、不同還有些變化,所以我們中文叫做見微知著,那么這樣的能力的話能夠讓你對學術、對問題、對解決問題的方法方案產生興趣,所以說為了愛一個學問,帶著問題去學習總是好的,我們這個問題有的時候對小孩來講叫做好奇心,其實也是一回事,就是說我剛才說怎樣愛心理學,從問題開始,小孩對一個知識感興趣,從好奇心開始,講的是同樣的道理,就是一定要有一個大的問號, 如果對任何事情沒有問號,說明你是習以為常,認為是天經地義,你甚至認為是自己認識的,就一定是絕對真理,這就沒有什么進步,這就沒有什么新發現,就不會對任何學科產生興趣,所以這就是我說的帶著問題去學習。
主持人:您這太讓人長見識了,這現在這過日子不容易啊,能不能發現問題本身都成了問題了,這的確過得有點難了。
嘉賓:確實這樣。
主持人:那除了問題之外還會是評估,我這當時學心理學的時候,不怕您笑話, 考得最差的一個是統計,一個是測量,這倆呢考的都不行,一聽評估我就怵,當心理學要跟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時候,對評估的要求跟咱們平時大家學心理學不一樣是嗎?
嘉賓:不一樣,完全不一樣。
主持人:那我就放心了。
嘉賓:對對對。
主持人:那您給講講怎么回事呢?
嘉賓:這個評估英文叫做appraise,你說的那個評估叫assessment,這是不一樣的,assessment也就是要評價,要給你定位,這個評估是沒有定位的,沒有人做價值判斷的,不說你這個評估好,這個評估不好,這個評估是要自己看到有沒有進步,有沒有收獲,所以說做任何事情如果有結果,有進步,有收獲,有變化,你就會產生興趣,如果做任何事情做了半天,一點結果都沒有,或者說一點變化你都感覺不到的話,你怎么會產生感興趣對吧?這就是我說對一個學科愛, 對心理學愛上癮,那么一定要意識到自己讀一個東西有變化,有收獲,這個就是我說的這個評估的意思,所以用俗語來講,可能就是有收獲對吧,這個有收獲是很重要的產生愛的感覺,產生興趣的感覺的特別重要的心理過程。
主持人:您看,有發展,有進步,有收獲,但是我覺得還有個問題,就是好多人他明明在發展,在進步,在收獲,可是他特焦慮,您知道吧,他這個在發展,沒錯,他意識不到自己這個發展,他永遠都覺得自己,哎喲,還不行,還不好,沒那么大進步,那這些人您有什么建議呢?
嘉賓: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這人的這個行為啊,其實他分成兩類,一類叫做氣質性的,一類叫做狀態性的,氣質性的就是他天生的性格特點,所以有些人他就是這樣的性格。
主持人:基因決定。
嘉賓:對,他就是,你可以說是基因,也可以是教育,反正就是他一種固定的、穩定的形態,不是說所有的固定的、穩定的形態都是基因決定的,有的時候是后期,比如說懷孕的時候出了問題,或者是培養孩子的時候出了問題,或者是生活中受到了打擊,它形成一種穩定的個人特色,你都可以看出來,所以我們把他叫做特質性的一種變化,那么特質性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是很難改的,因為是個人特點,但是也不是完全不能改,就是我們覺得要改一個人的特質性的特點,那么可以也是從環境,還有這個人原因,還有這個習慣,幾個方面來著手,改變這個環境很重要的,人是這個環境動物,比如說你是一個焦慮的人,你到一個輕松的環境里頭,你到一個大家都是充滿了歡聲笑語的地方,別人都不焦慮,對啊,他或者跟葉壯待在一起,他也許這個焦慮短暫就會消失掉了。
主持人:沒準更焦慮了,也沒準。
嘉賓:也有可能,但是我的意思就是說這種外在的、朋友的這種熱情洋溢的氣氛可以讓他放松,所以有這樣傾向的人,你可以選擇積極的環境、輕松的環境、不焦慮的環境,如果你感覺到自己真的有點焦慮的話,那么到自然去走一趟,到外地去旅游一下或者找一本好的書看一看,或者拿過來彭老師的新書《澎湃的福流》讀一讀。
主持人:有道理。
嘉賓:你一下子就會忘記,所以說選擇環境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技巧,但是選擇什么樣的環境人和人是不一樣的,還要看這個便利啊,還要看條件,還要看很多的這個時機。那么第二個這個控制、改變自己這種特質性的焦慮的另外一種方法就是要學會一些基本的技巧,有一些可以讓我們靜下心來的技巧,其實很有用的, 我們人有兩個神經系統,一個是交感神經系統, 一個是福交感神經系統,我們就發現,當副交感神經系統活動的時候,容易安靜下來,那怎么讓副交感神經系統活動起來,比如說呼氣,我發現就可以讓你安靜,那怎么呼,不能按照現在的方式,那怎么做腹式呼吸。
主持人:您來一個。
嘉賓:腹式呼吸很簡單的,你就是手按住肚臍,然后在這個吸氣的時候把肚子鼓起來,現在我們呼氣的時候是把肚子頂出去,那你反過來,這樣就可以讓你的副交感神經活動讓你安靜下來,然后撫摸一下自己的心胸,拍肚子沒有用,拍這個胸還是有些用處,然后看看自然,看看綠色,看看藍色,聽聽音樂,這個人都可以讓我們短暫的解除掉我們這種緊張和焦慮的狀態,所以這就是一些基本技巧, 心理學有很多這樣的知識,教大家這些技巧,只不過我們以前沒有帶著問題去學習,或者不知道在哪兒去看學習到這樣的知識,我們很多人拿了一本心理學上來就弗洛伊德的《夢的分析》,肯定看不懂。
主持人:哎喲,那那那……
嘉賓:或者是你上來就是我們《認知心理學》,都是神經通道對吧
主持人:大部頭的。
嘉賓:或者你看到我們的以前的唯物主義的《普通心理學》,上來就是各種神經系統的這個知識,這是解剖的一部分,上來就是解剖,所以絕對沒有這個效果嘛,因為不是你需要的知識,但是現在已經有很多新的心理學書籍、教材、課本出來。
主持人:以應用為導向。
嘉賓:應用為導向的,絕對對大家有幫助的,這就是我講的第二個技巧,就是你可以培養一些讓你放松的一些技巧。第三個我覺得也可以形成習慣,就是習慣它可以對我們人的一種特質、一種本性產生一種矯正作用,可能大家不知道,彭老師是一個特別內向的人,我很靦腆的。
主持人:完全看不出來。
嘉賓:看不出來吧,你就跟我一樣,但是因為我這個職業,是人民教師,所以我必須跟大家打交道,我必須上電視,我必須到媒體,我必須侃侃而談,滔滔不絕,但是這怎么形成的? 這就是形成一個習慣,就是強迫自己,不斷地去鍛煉自己去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情,從小事做起,逐步積累,最后就形成一種生活習慣 ,這種習慣就可以對自己的天性產生一種糾正作用、塑造作用和升華作用,所以選擇環境、培養技巧,再就是形成習慣,我覺得就是最常用的三個方法。還有更多啦,學習心理學你可以學到更多,我只是說簡單的介紹一下我最有效的三個方法。
主持人:那我剛才聽到一個非常有趣的,就是選擇環境這件事情。
嘉賓:對。
主持人:好多人也都知道說我現在心情不好,我出去走走,找個地兒旅游,我看看大自然,我跑跑步,但是很多人假設他沒有條件換個原生家庭,沒有條件換個新的工作崗位,沒有條件去換一個大型的外在的環境,我們可能從內心的內觀環境的改善來降低自己的焦慮水平嗎?
嘉賓:當然可以,所有的環境體驗都是心理活動的產物,大家一定要意識到就是說心有宇宙,這什么意思,就是說宇宙可以在心里頭形成,因為我們人的環境它不是物理的環境,它是心理的環境,這個心理的環境是在某種程度上,不一定完全跟物理環境等同的,你換不了物理的環境你換心理的環境,一個杯子是一半的空還是一半的滿,這就是一種心理的評價,所以說心理學最大的作用就是對任何物理的環境、生理的環境產生心理的價值,而這個價值是相對的,是主觀的,是個人特有的,所以可以改的。
主持人:哎呀,彭老師說這么多,其實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懂那么多知識,包括你看我們這期節目,也依然是知識,雖然我們這期節目闡述的就是知識本身要知識化為實踐,卻依然無法代替你的實踐,但不管怎么說,實踐的前提是了解的更多,推薦一下彭老師剛出的書,相信大家讀了以后肯定大有裨益,《澎湃的福流》對吧?
嘉賓:對,這就是我對大家的一個祝福,也是我的一個心愿,就是希望我們中國的廣大的觀眾,還有我的書的讀者,從這個書中領會到真正的心理學的精髓,這就是積極的人生是我們的天性。
主持人:《澎湃的福流》這本書不薄,有點內容,一期每日談心聊不完,我們后面還有幾期每日談心,彭老師會接著做客,咱們到時候一起,大家侃侃《澎湃的福流》這本書。話說到這,還得跟大家報個料,放心,是好消息,彭老師倍兒大度,給了咱們節目組幾十本書還都是簽名版的,即刻開始,打開微信搜索“每日談心”,關注咱們《每日談心》微信上的官方公眾號,里面就有渠道是怎么來抽取咱們這個彭老師親筆簽名版的《澎湃的福流》。 后面還有幾期節目還會請到彭老師,到時候咱們接著聊,感謝各位收看我們的《每日談心》。謝謝彭老師!
嘉賓:謝謝葉壯,謝謝大家。
| ||||
Copyright @ 2001-2013 m.damingfuz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健康網 版權所有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未經書面授權,轉載注明出處
未經中國健康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轉載請注明來源,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