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2月27日電 (陳靜仇佳妮)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27日透露,該院心內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心律失常診治中心主任李毅剛教授帶領的團隊成功完成了中國國內第一例持續性房顫患者的冷凍球囊消融術。
目前,國外對持續性房顫的冷凍球囊消融術經驗很少,之前在國內尚未有持續性房顫患者的冷凍球囊消融術的開展。
據李毅剛介紹,冷凍球囊消融術作為一項新的技術和術式,為臨床提供了新的消融能源和方法。通過液態制冷劑的吸熱蒸發,使消融部位溫度降低,從而使靶目標組織壞死。但其疤痕邊界清晰,消融部位細胞表面相對平滑,組織構架沒有遭破壞,減少了血栓附著的風險,降低了損傷周邊組織的可能。同時,患者的疼痛度也有所降低。
據介紹,該男性患者今年78歲,患有陣發性房顫5年,呈持續性5個月,雖然接受過多種抗心律失常藥治療,但是效果較差。手術中,醫務人員給予患者少許鎮靜藥物,采用28毫米冷凍消融球囊導管,分別對患者的四根肺靜脈進行2至3次,4分鐘/次的冷凍消融,消融最低溫度在-40℃以下。
肺靜脈冷凍消融時房顫與規律的房撲多次相互轉變。最后在沒有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情況下成持續性房撲。然后行常規標測,在左房前上側行射頻消融,房撲終止。
醫院方面告訴記者,手術中未發生膈肌麻痹等并發癥。手術時間3個多小時,放射34.3分鐘。目前,患者恢復良好并以出院。該手術成功將為成千上萬名受房顫困擾的患者帶去了新的希望。
據了解,傳統治療癥狀性房顫的射頻導管消融術在維持竇律,改善癥狀,活動耐量及生命質量方面均優于藥物治療,但是在臨床運用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介入手術時間長,射頻導管消融的結果與術者的經驗、手法有很大的關;射頻導管消融時患者疼痛發生率較高;最重要的是血栓的形成可能性仍較大。
冷凍球囊消融術可以有效提高手術安全性、縮短手術時間和學習曲線,為病人提供更多、更好的臨床治療方案。
(來源: )
| ||||
Copyright @ 2001-2013 m.damingfuz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健康網 版權所有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未經書面授權,轉載注明出處
未經中國健康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轉載請注明來源,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