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
李蘭娟介紹,我國的衛生系統關鍵在于提高個人的健康,如提高身體素質、進行疾病的防治等等,而近年來提出的4P診療模式(指預防性、預測性、個性化、參與性)也是需要醫療信息化進行輔助。
事實上,歐美的智慧醫療發展速度發展很快。英國自2002年起,開始了國家衛生信息化(NPFIT)進程;美國則在10年內劃撥270億美元用于醫療電子健康檔案的建立,同時建立起相當龐大的醫療知識庫服務,也建立起有效的醫患溝通網絡體系等,用以提供個性化和連續醫療服務。
李蘭娟院士認為,智慧醫療的關鍵就在于信息的互聯互通,而在我國,產業與產業之間相互競爭,信息價格很低,資源按之間又不能共享,“一個企業就是一個孤島”,信息共享率很低。
她還指出,現在的智慧醫療事業還缺乏各部門包括社保、公安、金融、工信、教育等統籌規劃、頂層設計;相應的政策法規制度建設滯后,包括醫療信息標準、安全、隱私等都很缺乏。
她介紹,衛生部把國家省市的信息平臺作為重大的規劃出臺后,浙江省省信息平臺已經建立比較完善。通過這樣一個中間信息音樂平臺,把居民的個人健康信息通過物聯網的技術采集整合,程序分析預警反饋。社區醫療機構CDC,貨幣政府部門和醫院都可以通過這個信息平臺來進行信息的共享、分析、預警、反饋等。
而建立起浙江省信息平臺后,全省累計進行16000多例遠程重癥會診,3500多例遠程持續監護;ICU平均病死率下降了11.6%;ICU床位利用率提高了6.1%;危重患者轉院率下降38.3%;醫療糾紛減少28.6%;患者平均住院費用下降12.5%。
她透露,目前浙江全人全程健康信息系統已在浙江示范區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1600多萬份,建檔率達到91%。
“智慧醫療應當是是基于健康記錄的連續統一醫護,基于移動互聯的新型醫療協作,基于患者充分參與的智慧決策,基于患者充分參與的智慧決策。”李蘭娟如是說。
| ||||
Copyright @ 2001-2013 m.damingfuz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健康網 版權所有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未經書面授權,轉載注明出處
未經中國健康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轉載請注明來源,違者依法必究